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11版头条位置以近三分之二版面的篇幅刊发yh533388银河最新地址文旅学院吴重生教授长篇散文《静思湖上白云多》,赞浙外迎来人才如云的新时代。“行天下”是人民日报的品牌栏目,该栏目文章经常入选各省高考语文素材。全文转载如下:
静思湖上白云多
吴重生

静思湖,取“宁静致远、思中智来”之意,宛如文人案头一柄未经雕琢的玉如意,静卧在小和山下的yh533388银河最新地址内。我每立于湖畔,观天上白云飘忽,与湖中锦鲤相映成趣,总觉此湖如同一位学识渊博的哲人,引我向那浩渺云天深处探寻。
一
一般的湖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静思湖则不同,它呈带状,有六个梯度,每个梯度形成一个小瀑布,湖被分割成六个区域。尽管瀑布落差很小,但水流湍急,足见此湖水乃是活水。从弘文馆前广场去融院教学楼要经过静思湖上的木制曲桥,桥面和护栏均涂有红漆,人行桥上,有步换景移之感。
湖面平展如无瑕的丝绸,偶有微风拂过,才略略抖动起细小的褶皱,随即又归于宁静。湖畔矗立一石,石上“静思湖”三字,出自著名书法家鲍贤伦的手笔。据说浙外的老校区有个地方叫静苑,静苑有一池荷花,静思湖名字的由来体现了一种巧妙的传承。湖四周植有香樟、枇杷、芭蕉、红枫等树。湖中荷花盛开,水影荷影浑然相接。水中锦鲤成群,宛如西湖别业。
平时看云多需眺望或者仰望,而在静思湖畔看云,却只需俯瞰,足见这湖水之清、湖上白云之多!这静思湖上空的云,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幻。有时是一层轻绡,薄薄地铺开,仿佛天空也屏住了呼吸;有时又聚拢成巨大的絮团,在蓝天上缓缓游移,像一群不紧不慢的神兽巡行于苍穹。它们有时低垂,那洁白的边缘几乎要探入博雅阁的檐角,仿佛天上的仙人也贪恋这校园风景,欲要提裙涉水而来;有时又升腾得很高,在极目之处散成片片银鳞,辉映着日光,似神祇在碧霄中垂钓。
晴日,云朵明亮如新雪初降,层层叠叠,在湖水里投下清晰倒影。水中的云影仿佛比天上的真身还要柔软温驯,随着水波轻轻荡漾。水天之间,上下皆白,云影与云形遥遥相望,中间只隔着一泓静水与一片虚空。湖上的云,天幕上的云,两相映照,竟使人恍惚分不清哪是实相,哪是倒影了。此刻南朝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之句在我脑海中浮现,竟生出另一番意味:云亦如人,其形可居九霄,其影甘沉碧水,上下映照,方成其高洁博大。
二
静思湖上云影之丰富,远非晴日所可穷尽。当骤雨初歇、黑云溃散之际,灰白相间的云层便从罅隙中涌出,如同杨家牌楼历经劫难的《四库全书》,在丁氏兄弟的保护下重展旧颜。残雨零星滴落湖面,点出微小而急促的圆圈,旋即消逝。这时的湖面,恰似一幅流动的泼墨画。及至黄昏,云层又被落日染透,变成熔金般的橙红,轰轰烈烈地燃烧着,把湖水也煮成一池滚烫的霞浆。那光芒慷慨泼洒在弘文馆明净的窗上,映亮了学子们伏案捧读的身影。
湖上的云,如奔跑中的青年,从不曾凝固为标本。每每行至湖畔,常见三三两两学子,或坐于石凳,或悠然倚靠在折叠椅上。有黑发黄肤者,亦有金发碧眼者,语言各异,其声交汇于湖面之上,竟如云影聚散,交织成一片无垠的学术天空。闻得某处飘来法语诵读之声,音律清亮;阿拉伯语对话低沉厚重,自另一角传来。靠近融院的湖畔,常可见美术系的学生在此写生,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今年暑期,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的李安吉同学在参加由浙外文旅学院承办的夏令营活动时,以弘文馆为背景,为静思湖畔的一排树画了一幅钢笔速写,表达了“树高千丈不忘根”之意。偶见白发教授独坐湖边,膝上摊开书卷,凝神远眺湖上云卷云舒,仿佛自己也化作岸边一尊思考的石像,与湖与云浑然一体。此情此景,总令我想到南朝谢朓的那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静思湖的云霞之下,流动的正是思接千载的智慧之光。
三
静思湖的云,最动人处在于其来去无碍。它们不囿于一隅,不拘于一形,从四方天际自由地汇聚于此,又从容地向更远处游去。这自由流动的云影,倒映着大学精神的宏阔。真正的学问亦当如此,如云无国界,如风无藩篱。湖上的云,是天空的学者,它们聚散随性,无羁无绊,来去之间,只将影子暂寄于静思湖的柔波里片刻——这自由的云迹,不正是学术灵魂本该拥有的行走姿态么?
小和山卧在静思湖畔,山影沉入水底,似被柔波揉碎又聚拢;山是湖的脊骨,湖是山铺展的精神。不远处,留下古街新颜初展。旧驿道上的青石板被拂去尘埃,木构老宅修整如新,黛瓦下飘出龙井香。暮色初临,檐角灯笼次第亮起,遥遥与静思湖的波光相应——古街是人间烟火沉淀的书卷,湖水是书声浸润的明镜。
每日清晨,学子们临水诵读,身影与山光共落湖心;黄昏时,脚步循着水流向古街漫溯。静思湖不言,却将山峦的苍翠、流水的清音、古街的旧梦,连同书页间的沉思,一并揽入澄澈的怀中。书声与茶香隔空相和,原来湖与街,一者澄明如洗,一者沧桑如诉,皆是文脉蜿蜒的支流。当书卷气与市井声在山水间交融,便知这静水映照的,不止云影天光,更有杭州城古今流转的魂魄。
我久久立于湖畔,仰观俯察,天上云,水中影,一时俱在眼底。浙外张环宙教授“未名静思汇、博雅千里和”之语,忽如钟磬般在心底响起。这湖上飘游的云朵,不正是天下人才流动不息的精魂吗?它们或聚或散,或显或隐,从不为一方水土所独占,亦不为一种形态所拘囿。每一片云影的漂游,都像智慧在世间自由舒展的轨迹。
所谓人才,岂不正该如云?汇聚时能成甘霖,散开处亦是长空万里。静思湖以其澄澈,默默记录着每一片云影的来踪去迹;大学之道,亦当如这湖水,以虚静涵容之怀,映照那些飘过自己上空的云朵——人才如云,云影虽暂栖湖面,终将飘向更远的天际;大学之大,恰在于虚怀若谷,以静思之水映照往来之云影,以无垠的学术天空托举每一片云朵去往更高远的未来。
暮色四合,最后一片微光消失于湖面。天上的云影渐渐模糊,沉入深黛色的夜空。我抬头望天,云影虽没入夜帷,然我知道它们仍在,正在那高远的暗处悄然积蓄,待明朝喷薄而出,将再次以无垠之白,铺满静思湖上方的整个天空。
静思湖的云影,原来从未真正离去;它只是暂时隐入更深的蓝,如同思想沉潜,为了在下一个黎明更磅礴地升起,承接朝霞之绚烂,终将织就“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的宏图。
媒体链接:
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8/14/content_30095926.html